韩信临死遗言,让刘邦惊出冷汗?司马迁却品出了最毒帝王心

经纬娱乐平台登录
你的位置:经纬娱乐平台登录 > 新闻动态 > 韩信临死遗言,让刘邦惊出冷汗?司马迁却品出了最毒帝王心
韩信临死遗言,让刘邦惊出冷汗?司马迁却品出了最毒帝王心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9

在韩信助刘邦攻打天下的时候,有两个人曾经告诉过韩信,要他自立为王,他们说刘邦这人不可信,只可与之共患难,不能与之共享福,韩信听到这些话后一脸的无所谓,他觉得他是刘邦夺取天下最大的功臣,在朝廷里理应有自己的位置,并且刘邦还曾发过誓,说这辈子不可能用铁器伤害韩信,只要韩信眼能看天,脚能着地,刘邦都不会伤害他。

在刘邦的淳淳善诱之下,韩信坚定了刘邦不会杀他的念头,即使在拥兵自重的时候,也没有考虑那二人的意见。

二人劝韩信自立为王,韩信直接拒绝

第一个劝韩信自立为王的人叫蒯通,当初韩信拿下齐国的时候,蒯通就曾劝过他自立为王,他还跟韩信做了一个分析:

现在项羽的兵马有20万,刘邦的兵马是10万,而韩信的兵马足足有40万,在三方势力之中,韩信的军事力量无疑是最大的,如果此时坐山观虎斗,等项羽和刘邦斗得两败俱伤之时,咱们就可以尽收渔翁之利,即使刘邦项羽没有自相残杀,咱们也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作为一方霸主绰绰有余。

展开剩余83%

韩信听到这话不为所动,自己只是一介武夫,不懂得治国理政,何以取代刘邦自立为王?于是他拒绝了蒯通的建议,蒯通看到这种情况,无奈的摇摇头走了。

第二个劝韩信自立为王的人是钟离昧,钟离昧原本是项羽的手下,在楚汉相争时曾追着刘邦打,刘邦十分痛恨他。

项羽死后,钟离昧为了逃避刘邦的追杀,于是转投到韩信的门下,希望韩信能保护他。韩信对钟离昧确实不薄,好酒好菜招待着,每天把钟离昧奉为座上宾客,而且钟离昧投靠自己的事情,韩信也没有对外面说,他怕刘邦知道后,会来找他麻烦。

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全天下都是刘邦的眼线,钟离昧投靠韩信的事情很快就被刘邦知道了,于是刘邦找个借口说要来楚国游玩,以此来除掉钟离昧。

钟离昧知道刘邦此行的目的,为了避免自己被杀,为今之计只有劝韩信造反,于是他跟韩信说:“如果刘邦把我杀死了,马上就会出现兔死狗烹的局面,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,不如我们一起联手,共抗刘邦,以你我二人的军事才能,夺取天下有点困难,但称霸一方还是可以的。”

韩信听到钟离昧的话笑了,他心想刘邦怎么可能会杀自己呢?毕竟自己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为大汉夺取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于是韩信命令钟离昧自杀,以此来博取刘邦的信任,钟离昧看到自己劝不动韩信,含泪自刎而死。

钟离昧死后,韩信就割下了他的头颅,将其进献给刘邦。

兔死狗烹,韩信死于非命

刘邦看到韩信把钟离昧杀了,心里的一块大病即刻消除,但他没有奖励韩信的所作所为,因为韩信之前收留了钟离昧,所以刘邦对此心存芥蒂,于是刘邦削夺了韩信的兵权,将其降为淮阴侯。到了这一步,韩信迫于无奈,只能接受刘邦的任命,毕竟自己已经失去了兵权,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。

后面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,刘邦在外打仗的时候,吕后联合萧何一起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,本想直接把韩信杀死,可是因为刘邦之前发过誓言,他说这辈子不会用金属制作的武器伤害韩信,在韩信看得见天、踩得到地的日子,也不会动韩信一根毫毛。

于是吕后就把韩信装在布袋子里吊起来,然后派宫女用竹签把韩信给捅死了。一代兵王,自此殒命。

关于韩信的死,刘邦是知道的,毕竟吕后一个妇道人家,不可能在没有刘邦的命令下就直接谋杀开国功臣。在刘邦得知韩信死后,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。

根据司马迁的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记载,刘邦打仗归来,听到韩信已死的消息时,反应是“且喜且怜之”。

“怜”的心情可以理解,毕竟失去了一名得力战将,但“喜”的心情,我想大家都不言自明,毕竟韩信一死,就没有人能够威胁刘邦的地位了,在此后的日子里,刘邦就能高枕无忧地统治大汉帝国。

因此,不得不说,司马迁将最毒帝王心用一“怜”一“喜”精准地表现了出来。

可是韩信死前说过的一句话,却让刘邦惊出了一身冷汗,韩信死前说的是什么呢?

刘邦欲杀蒯通,蒯通三寸不烂之舌逃出生天

刘邦后来问吕后,韩信死前有什么遗言?吕后转述了韩信的话,那天韩信说,如果当初听了蒯通的建议就好了,这样自己也能称霸一方,何以落得这个下场。刘邦听到蒯通这个名字,瞬间感觉如鲠在喉,他以为只有钟离昧一人劝韩信造反,没想到还有一个蒯通!

此时的刘邦异常恼怒,他命令手下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蒯通,终于在乡下找到了这个曾经劝韩信拥兵自重的人。抓到蒯通之后,刘邦想学习项羽,给蒯通安排个大锅烹煮的死法。

有句话说得好,人在生死关头,总会爆发出无穷的智慧,蒯通知道刘邦杀他只是为了泄愤,毕竟蒯通不是韩信,更不是项羽,一个小小的蒯通对刘邦造成不了任何威胁,所以蒯通可死可不死。情急之下,蒯通说出了一番话,让刘邦放弃了杀他的念头。

蒯通说,自己当时劝韩信拥兵自重,仅仅是为了帮助韩信如何生存下去,毕竟在韩信帐下干活,不可能不为了自己的主子着想吧?为此蒯通还做了个比喻,他说自己就是韩信的一条狗,主人有难,狗子就得吠几下,这样才显得忠诚。

话说到了这个份上,蒯通开始把自己大夸特夸,说自己的这份忠诚在世间绝无仅有,如果自己在刘邦帐下,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。俗话说,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千军万马,刘邦在听到蒯通这番话后,觉得很有道理,再加上蒯通本人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,于是就把蒯通给放了,由此可见,语言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。

总结:

总的来说,韩信因为妇人之仁,坚信刘邦不会杀他,最终酿成自己被杀的惨剧。

在这一点上,项羽和他相似,当年范增也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,可是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,最后兵败垓下。只有刘邦,凭借着城府极深的谋略和六亲不认的狠劲儿,成功击败项羽,杀死韩信,一统天下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